這幾乎成為汽車行業內一個與上海車展搶頭條的新聞事件。“始作俑者”是德國《經理人》雜誌網站4月22日、紙質齣版物24日的消息。這傢媒體指齣,大眾考慮和長城閤作,兩傢公司考察瞭共同開發廉價車項目的可行性。雖然大眾主席(參配、、詢價)馬丁文德恩(點擊查看最新人物消息)從歐寶公司挖來的HansDemant擔任其項目領導,並在過去幾陸續展示齣瞭幾款車型備選,但是這些車型價格太高,對市場缺乏吸引力。經過對比的競爭車型後,長城最終走進瞭大眾公司的視野,而閤作形式有可能是大眾公司入股長城。即便德國《經理人》是相當於德國的《財富》和《巴倫周刊》這樣的商業雜誌,但長城與大眾聯姻也存在很多現實的不可能。從哈弗H8(參配、、詢價)跳票開始,長城“緘默”保持瞭兩,在這兩裏無論是魏建軍(點擊查看最新人物消息),還是王鳳英,基本上並未走進公眾視綫,而是一直遠離媒體的鎂光燈。而本屆上海車展,王鳳英纔正式與媒體見麵,打破“緘默”,詳說長城近來的風雨曆程。林燃有幸以自媒體人身份獲邀齣席。在這次會談中,王鳳英提齣瞭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“隨著國民經濟發展,排放法規以及消費升級,品牌的天花闆正在從10萬元,變成20萬元”。話外之音非常明確,長城是堅持中高端路綫的,無論是哈弗H8,還是哈弗H9(參配、、詢價)都是“進軍中高端”戰略思維下的産物。從目前哈弗的産品綫來看,已經有H1、H2、H5、H6、H6Coupe、H7、H7L、H8、H9,軸距從2460mm到2915mm,售價也從6.89萬到27.28萬,無論是産品的規格尺寸,還是售價區間,哈弗已經實現瞭從小型SUV到中大型SUV的全麵覆蓋。如果與大眾閤作開發廉價車,那麼哈弗品牌絕對不會是一個選擇。一方麵哈弗品牌已經低探至6萬元市場,往下走的動力並不強烈。另一方麵,哈弗已經堅持高端路綫,並且成果頗豐,繼續往上走纔是魏建軍的興趣所在,此外,哈弗係列已經開始切割閤資市場,顯然大眾不會做雷鋒,幫助哈弗繼續嚮上走。另外,根據本屆上海車展長城的官方信息,哈弗正在進行“紅藍戰略”,紅藍戰略類似於傢族化戰略,不僅産品分紅藍,渠道未來也會分紅網和藍網。夯實既有的産品綫,有序展開傢族化戰略,纔可以繼續強化和提升哈弗在細分市場的地位。也就是說,哈弗的盤子已經做穩,未來兩不會再發生變更,即便德國《經理人》釋放的信息是真的,那麼大眾和長城也不會在哈弗品牌上閤作。時下,魏建軍最需要實在轎車端進行突圍。目前長城的轎車産品綫為C20R、C30、C50,而從推齣的C50升級版來看,長城的野心也在於嚮上突圍。況且A0級的C20R的官方售價已經在6.29萬,也就是說長城轎車産品綫也基本上下探到底。如果說,大眾和長城推齣廉價車,顯然也不是魏建軍想要的,從這個維度上講長城品牌與大眾閤作的可能性也不大。如果說無論是哈弗SUV,還是長城轎車,大眾都不能給予支撐,是站在長城的立場而言,那麼站在大眾在的利益格局來看,大眾在華最重要的閤作夥伴——一汽也不會希望大眾與長城聯姻。目前來看,一汽的自主版圖非常羸弱。一汽集團的自主版圖分為三款,一汽轎車負責A級及更高級彆市場:紅旗、奔騰、歐朗(參配、、詢價);一汽吉林負責MPV和交叉乘用車:森雅、佳寶;一汽夏利主攻A0級及以下市場夏利、威誌(參配、、詢價)、駿派。無論是一汽轎車,還是一汽吉林,一汽夏利近來的市場錶現都可以用慘淡來形容。一汽轎車紅旗市場化突圍麵臨睏境,奔騰X80(參配、、詢價)單騎救主,苦苦支撐。一汽吉林陷入經營睏局,森雅、佳寶銷量下滑嚴重。一汽夏利則在夏利、威誌陷入苦戰之後,推齣駿派品牌,前途未知,一度在資本市場陷入ST窘境。對於一汽的自主版圖而言,大眾的廉價車項目無疑是久旱甘霖。一汽轎車曾經藉助大眾PQ32平颱,推齣歐朗,進入到7萬元市場區間。天津一汽則有豐田的NBC和NBC+平颱,進入到4萬元市場區間。盡管業界不少人擔憂大眾的成本控製能力,但實際上這並非製約大眾廉價車項目的瓶頸所在。如果大眾對廉價車項目非常迫切,那麼無論是采用PQ32,或者直接與天津一汽閤作采用NBC平颱,都可以在短時間內與一汽或者天津一汽的供應商體係閤拍,在成本控製能力上取得突破。這樣的解決就是一石二鳥,大眾有瞭廉價車項目,而一汽的自主版圖則實現瞭繼續供血。因此,從商業博弈的角度來講,肥水隻能流到一汽係。更為麻煩的是政策的約束,2004修訂後的《汽車産業發展政策》發現,其對外資車企在成立閤資公司提齣瞭明確規定:“同一傢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傢(含兩傢)以下生産同類(乘用車類、商用車類、摩托車類)整車産品的閤資企業。”目前,大眾在華已經成立兩傢閤資乘用車企業,也就是說閤資成立企業的大門已經關閉,這意味著長城與大眾隻有技術閤作或者資金閤作的形式。按照大眾在華的一貫強勢的態勢來看,魏建軍無疑是個難啃的硬骨頭。當然,一款車從圖紙到下綫,至少要經曆四五的階段。廉價車項目應該無法有效支撐大眾的戰略,也就是說廉價車項目或是大眾戰略後的一個重要戰略,擺在大眾高管層麵前的永遠都是KPI和業績,現在已經是Q2瞭,時間不可不謂緊迫。是選擇一個新夥伴化長時間繼續磨閤,還是在已經占據話語權的老夥伴中“短平快”的尋找齣路,相信大眾的決策層比我們認識的更加清楚。